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

清明節(寒食節)---吃潤餅

2009/04/04

今天是傳統的節日-清明節,早在上個月公婆就帶我跟老公提早回雲林祭祖,就不用跟人擠車流那麼累.婆婆是個很傳統的人,每到節慶該做的傳統節慶食品都一定要做出來,在邀親朋好友過來聚聚.今天也是一樣,昨天婆婆就買好了做潤餅的材料.一大早全家都要幫忙,想說潤餅材料不多,為何要全家出動勒. 後來發現光是潤餅的肉類就有三種,雞肉,鴉肉,豬肉.都是整隻的.都要等婆婆用水煮熟後,大家在用手把肉一條條的撕下來裝盤裝好,大家都沒閒著.但多了份參與感很開心.我在廚房當婆婆的助手.燙蔬菜,切肉,煮湯..這些事以前都沒做過呢..很有趣.等到材料都弄好時算一算包個潤餅有10幾種料...這是外面吃不到的阿...今年材料加了我的滷牛肉增加的不同的風味...在喝上婆婆煮的竹筍湯...今天的肚皮只有撐字來形容阿...



婆婆準備-多的嚇人的陷料











清明節由來

農曆三月初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。「清明」最初指的是節氣。在我國傳統的曆法中,把一年分成二十四節氣,用來反映氣候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產,而「清明」就是其中之一,時間大約在「春分」之後,「穀雨」之前,換算成國曆,約在 四月四日 或五日。在《淮南子》一書中記載:「清明」是在冬至過後的一百零六日,也是「春分」後的第十五日,這時候萬物潔淨,空氣清新,風景明麗,花卉草木在這樣的環境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,所以叫做「清明」,正因為如此,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。


作為節日的「清明」與作為節氣的「清明」,既有聯繫又有區別。從聯繫上來看,清明節是從「清明」這一個節氣演變而來的,在二十四節氣中,只有「清明」和「冬至」兩個節氣演化為節日;從區別上看,節氣只是時序的標誌,而節日則包含有某種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。但是,清明節是如何從節氣演變為節目的呢?根據《荊楚歲時中說:離冬至一百零五天有大風暴雨,稱這一天叫做「寒食」,要禁火三日,由於寒食節的日子與清明的日子相近,因此古人在寒食的活動,往往沿續到清明,久而久之,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,而到今天寒食節更已經被清明節所取代了。

2 則留言: